放六招 打破悲催设计师提报永远不过魔咒

2017-07-19 14:38

设计师之所以成为一种不断被黑和自黑完美结合的工种,主要是有甲方爸爸这种天生处在鄙视链顶端的亲密伙伴如影随形。


各位设计师同学提报时惨遭甲方拒绝的内心吐槽,我们也是感同身受!


比如有什么都要一点的客户:



也有不知道要什么的客户:



更有今天什么都要,明天又陷入迷茫不知道要什么的客户:



以设计师提报被拒,简直家常便饭~没被客户拒过的设计师根本就是不完整的!

但你以为我们就这么一直吐槽下去就结束了?



安啦~作为一群虽然不断被拒,但又专业又会思考的设计师~说好我们是来喂干货,救大家于水火的!


      不知道作为设计师的各位,每每在吐槽完被客户虐,自黑领了无数便当,午夜梦回~有没有人去反思、去总结“被虐”的原因? 真的纯粹是客户太刁钻?还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是需求太多?问题真的都在客户身上吗?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呢?



到底是什么导致客户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我们无穷无尽的改方案?

听我六大招助各位——

有效提高方案通过率?!


招数一:缩短沟通距离。





道理显而易见,但属于知易行难~

执行时候做的好不好?还有没有提升空间?大家真的可以好好想一想。有没有在提案前,诚恳且频繁地保持设计师直接与客户沟通、讨论、交流。客户在听到你提报前,有没有大概知道你的工作方向、进度和成果,是否都是认可的?知情的?

每一小步都被密切且细致地达成共识,最后出来的提报方案应该也八九不离十了吧!


招数二:认识到设计不只关乎美观,更是多部门多出发点利益最大化考量的综合结果。

而无论和谁沟通,是向领导、同事、自家老板提报的自主品牌,还是向客户提报设计方案,都有一些一致的策略性的沟通原则和技巧需要被遵循:



招数三:时刻谨记客户所处的商业阶段,提供对应所需的设计服务。


这更像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设计师可以尝试去反思与我们无数次开(JU)会(JUE)的客户,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


我们研究院的设计师在使出洪荒之力后,自认完美无暇的提案仍然被霸道总裁提报三次驳回三次之后,痛定思痛,不着急盲目地向前继续项目,而是退回原点,仔细思索我们以为的客户和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客户,到底差距在哪里?      

在分析了企业背景和企业家行为后,更大胆从心理学角度试图将客户和设计师天生所处的思考角度不同做了归类:



这与资深平面设计师的见解不谋而合,在企图复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中国民族品牌中的道路上,经历改标无数次提报被否后,他意识到:





所以理解客户,尤其理解客户的难处,才能更好的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设计师朋友们一定要相信,客户才是最想解决问题的人,他比你们都急!


招数四:用创意简报、情绪板等视觉化方式快速达成共识。


口说无凭,光有意识或认知,更需要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比如我们就推荐大家可以尝试通过“客户访谈调查表”或“品牌信息征询函”和情绪板来促进有效沟通。



通过问题来帮助客户理清思路和需求,帮助客户能更清晰的表达出他们的项目目标。他们的回答将是创意简报的第一份稿件。

而情绪板是一种尤其便于平面设计师与客户沟通、提报方案的有效手段,首先收窄范围,定义品牌核心信息,然后通过形象元素的匹配进行视觉推导,再经由设计师进行美学深耕。

通过这个手段可以快速有效地与客户在概念方向上达成一致,大幅缩减视觉认知偏差,从而有效提高平面设计方案通过率。



但想真正与客户达成一致,最终还是要与客户的核心利益达成一致。所以只有把握市场需求、获得消费者青睐,才是一个真正能帮助企业取得商业成功的好的设计提案。而更多时候,客户正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市场需求。


招数五:帮助客户判断市场痛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比如面对做风扇的客户,能成功引领市场的真的是另一款有设计感的风扇?



或者根本是一个不仅能吹风还有其他增值功能的机器?



在经过无数提报、提报被否的实例后,我们发现:


数六:拒绝自嗨型提案,无论创意还是设计必须符合商业逻辑。


而纵观我们服务过的客户,甚至放眼整个市场,生意逻辑不外乎两类:



而90%的客户都是后者,正是通过设计服务取得超越竞争对手一点点的进步,在抢占市场份额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所以,设计师们~请相信自己工作的价值,也请继续努力为客户实现价值。


总结的总结,在给出以上六大提案通过宝典后,作为拥有一支会思考、肯努力的专业设计师队伍的博乐设计想与各位还在提案路上负重前行的同行和同事共勉: